我才不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4月16日,早上8点,朋友圈“循环”着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消息。

有痛惜与感慨,有《爱在日落*昏时》的那个片段,有人只发了五个字“巴黎烧了吗”。

图片来自影片丨《爱在日落*昏时》

令我们扼腕叹息的到底是什么?是伟大的建筑消泯本身,是历史冲刷在人心上的某些伤痕,或二者兼而有之。

上班途中的公车上,我看到那张塔尖坍塌的动图,鼻头一酸便滴下泪来。

很多像这样的社交软件有时候很像一张细密的网,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却被交织其间,我们可以称这是神奇的“朋友圈共情能力”。

有人说,我们这代年轻人啊,总是不经意间便见证历史,而又未做好任何准备就要接受波云诡谲的现实生活;

也有人说,都市中生活的我们更脆弱与敏感,可是你总得相信“宇宙里什么都不是暂时”。脆弱冷漠也好,无能敏感也罢,我们又该如何?

这个四月我们做了“都市及其他”的主题荐书, 本《看不见的零等星》的作者吴元锴告诉我们:大概凡人可以拥有的超能力是爱与勇气。

那么,接下来这一本,作者也没有给你标准答案,但至少她告诉我们每个人,就“做你自己,暴击孤独”。

作者丨最果夕日

译者丨匡匡

出品方丨世纪文景

“我想写镜头一样的诗”

在诗集后记里,最果夕日写了这样一句话。

最果夕日,一位在日本红成现象的新世代神秘诗人。由她创作的诗集《夜空总有 密度的蓝色》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编舟记》导演石井裕也执导,并获得了年《日本电影旬报》的十佳之首。

二阶堂富美(左)最果夕日(右)

在她每句诗里,这个城市的轮廓的确被在模糊与清晰的界限之间勾勒出来:

灯光刺向天空的瞬间,都市壮如白昼,夜空果然呈现出浓郁得化不开的宝石蓝色。

图片文字来自《夜空总有 密度的蓝色》

你望向人群,他们嘴巴一开一合,世界吵闹与聒噪,你越反叛,就越孤寂,你越偏执,也越与之疏离。

有个声音告诉你,放弃吧,变得透明,穿上制服一样的新衣。

诗里每个意象层层堆叠,最终形成了一个故事。

“诗与影像之间”

故事主人公是两个在东京生活的青年男女,而时间点选在了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末世感笼罩一切的背景之下。

一个是见尽生死,对生活意兴阑珊的护士美香,一个是左眼失明,只能看到世界另一半的工地短工慎二。

图片来自丨电影《夜空总有 密度的蓝色》

他们怪戾又乖张,像诗集中 首《蓝色的诗》写的:“在这个星球上,不存在什么恋爱”。

他们踩踏所谓美丽的东西,“越是生命力四溢,愈是有种虚构的气息”。

但是这个世界其实不存在一丧到底的事情,电影和诗都是如此,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为了不动声色地做个大人,收敛起原有的底色,变得透明再透明,我们适应了这座城市,却把那个曾经炽热的自己隐藏甚至覆盖。

《夜空总有 密度的蓝色》作者丨最果夕日

最果的每一首诗,都揭开我们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铠甲,你以为的软肋其实最为坚韧。

她说,在本质面前,人人都平等地值得被爱;

她说,有些关于“爱”的定义其实毫无意义,散发着血腥之气。

就像《恋爱的犀牛》里那句台词,明明对马路说,你以为爱情是什么?没有勇气的人,大概不必再说爱啊。

“在不变成透明就无法呼吸的都市

我找到了你”

这句话是电影的宣传语,专访中作者这样解释:

“我觉得东京这个城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乱七八糟,让人觉得自我很渺小,无法为这个城市增添任何新的东西。

图片来自丨电影《夜空总有 密度的蓝色》

东京太挤了,挤到已经没有任何空隙能让我来涂上自己的颜色。

所以我写下了“在不变成透明就无法呼吸的都市”,变成透明一切就简单了,丢掉自己的语言丢掉自己的情绪,只是随波逐流的话,不管这个城市多么光怪陆离也可以泰然自若。

但是,电影里的主人公却做不到,他们无法丢弃自己的心情。所以,慎二饶舌,美香为了保护自己不受 而故意口出恶言。

不过,他们却找到了彼此。我希望像慎二、像美香那样的人们,能看到这部电影就好了”。

如果需要用什么来解释我们的荐书主题,这大概是 的注脚。

每一个城市里的个体,在一贯的冷漠与泛滥的情绪中游走,但是我们彼此相遇,让我们继续保持温柔与古怪,让我们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结,让我们真诚地面对自身。

《夜空总有 密度的蓝色》为最果夕日的代表作诗集。全书收录“蓝色的诗、行星的诗、首都高速公路的诗、月亮表面的诗”等43首。

她的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jk.com/afhgx/2645.html



冀ICP备19035881号-2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