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周九良变了
变得怎么了?更温和了吗?
很难相信真的会有人觉得二十来岁的周九良“成熟”,一个没有怎么经历过坎坷的二十出头的孩子,凭什么“成熟”?
他冷淡,一半是台风,一半大概是叛逆;他稳重,一半是性格,一半大概恰巧是紧张。他大概说过(因为原话我记不得了),他就是那种越紧张越安静的人,内紧外松。
恰恰是现在,他才是真的“成熟”。
粉丝也好搭档也好工作也好,坚守要坚守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尝试曾经抗拒的,表达可以表达的。
他逐渐以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展现,而不仅仅是孟鹤堂的搭档---当然,这一点让很多人都不适应,包括他的搭档和搭档的粉丝---这才是成长的表现。
他和生活握手言和,和时光一起成长,爱他的人应当为此而欣慰。
确实他与生活和解了,如夏日凉风风般温柔,如旭日般明亮温暖。
尽力在每件新工作中热忱地追求完美表现。
他能把所有问题处理得很好,把所有话说得周全。难怪有的粉丝说他不需要粉丝为他战斗。
业务改变了吗?
从仅有的场次来看,是的。不仅改变了,而且是奇怪的改变---混搭场和谐幽默,轻松自然,原搭档反而生硬触撞。现挂(或者好包袱,因为我一贯分不清)每场次依然有,但总是夹着那么多生硬、克制。原因孟、周粉各持己见,但现在没场、登台少是必然的原因之一。
返场我也希望他能认认真真展示,然而事实是一则从花絮看返场是有走台的就是提前准备好的,二则近年返场主要给新人展示,无论是岳、林还是栾饼,孟周都没有安排过认真地展示,这并非一人之过,也不是他一人能改变的。
但是要补充一下,就是从参与的各种综艺以及近期的评书来看,周九良从来没有放下过相声演员的身份和态度。处处有包袱、时时记得接包袱抖包袱,这一点他没有变。
初心不变。浪漫不变。
初心是相声,是捧哏,从江湖面茶到德云面茶再到德云社周九良,“台上台下共同创造的片刻欢乐”是他始终未变的初心,这一点自不必说。
还有一点不变的就是他的浪漫。相新归来,他说——
多年以后忆昔当年,我们在国立师爷的麾下,一起说相声,年,正值夏秋时节,我们参加了一档节目,我们交上了很多朋友,我们一起战斗,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我们一起努力过……
喜剧人归来,他说——
“相声的接力棒”“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面对生活,他说——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面对工作,他享受“台上台下”的单纯快乐;
他说——
“恃德者昌恃善者昌”;
他带着不解和委屈抱怨粉丝“并不喜欢曲艺”;
他喜欢去博物馆;他会看熊猫吃竹子看很久很久;
他会有奇奇怪怪的小漫画;
他向往“择一人,终一生”……
从十六岁那个歪着头学暴走漫画的江湖面茶到曾经冷着脸怼观众的小先生
(插一句,没有人是习惯受虐的,很多怼观众的演员都翻车了,为什么他能把“怼”变成一个卖点呢?因为绝大多数人,是从心里认可他的,比如过度泛滥的礼物,比如莫名其妙的接茬儿;也因为他的“怼”,从来没有脱离逾越自己的身份,或者说,他没有居高临下不尊重。比如“退吧”,也比如“负一排”)再到现在的肥橘猫,这种浪漫是他人物的底色,其实也是许多人喜欢他而不自知的原因。
没有人是不变的。二十八岁的周九良如果就此定型,那才是真正的大不幸。
他肆意又稳重,听起来好像很矛盾。
我看了看那头卷毛,两年前他也是这头卷毛。就是眼角多了细纹,眼里常年充血丝。
17岁到28岁,三弦到相声,文艺轻骑兵越飞越高
“衣贵洁不贵华”
“那不是我的粉丝”
“我想好好说相声”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他一直棱角分明,无比通透。
某个瞬间也许是三弦声起,也许是断密涧的响亮。走到现在,他也依旧是那个值得世间温柔的少年。
文章来自知乎:明月几时有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我速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