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猫咪成为了社交新宠,它们凭借柔软的外表、高冷的脾性以及你永远摸不着头脑的下一步动作风靡网络。年轻一代中,“猫奴”现象普遍,一日吸猫,终身戒猫戏谑地道出了他们对猫难以割舍的狂热痴迷。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现实养猫的条件,没有门槛的“云养猫”应运而生,猫咪表情包成为了社交新语言,猫片(猫的动态视频)成为了解压利器,“会有猫的”成为了“猫奴”团体的认证口号和精神支柱。
猫奴“吸猫”的形象化表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现在猫咪称霸主流文化形成对比的,是互联网早期猫被赋予的意义:猫是极客自我认知的映射——猫不需要带出去溜、不需要经常洗澡、基本是个夜行者,类似的是极客们喜欢宅在家捣鼓、有着非传统的生活习惯、爱熬夜,他们惺惺相惜、互相陪伴,同时也都由于不循传统、特立独行不容易被外界理解。猫和狗成为了极客自己和主流文化的重要隐喻,而在互联网还没有向大众普及的早期年代,极客们上传的猫视频被视为对抗传统主流文化的亚文化。
如今时过境迁,猫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为何“云养猫”突然走红,能从曾经的亚文化一跃成为网络上的主流文化?记者在青年一代的“云养猫”用户中展开了调查,试图从他们的“云养猫”体验中找到答案。
“狗通常被认为蠢萌老实,但是猫很不一样,猫危险又可爱”,21岁的企鹅君这样表示。病*内容传播专家萨姆·福特曾作出这样的解释:他把猫称为“完美的情绪画布”,因为猫的神情和肢体语言不易懂,于是有了更大的诠释空间,观看者可以容易地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在猫身上。因此,对猫的动作分析还掺杂着观看者的主观情绪,成为了一种自我映射和情感出口。31岁的新闻从业者瑶瑶对此表示认同,“猫各种稀奇古怪的情况都有,作为表情包的能力可能比狗要强。”
一张图解释养猫和养狗的差别。图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