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4日,一个满头花白头发的外国老太太拿起当日份的报纸,轻轻地倚在沙发里,摸索出一副老花眼镜,仰着头戴上,将报纸举得高高的,蓬松的头发使她看上去像一棵可爱的花菜。同样窝在沙发里的还有一只不谙世事的小橘猫,眯着眼享受着从窗户里透露出来的片片阳光。那份报纸上,花了大量的笔墨向世人宣告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法国兴业银行发生了一起严重违规交易案,损失了71.6亿!这足以震惊全球金融界的新闻在老太太的眼皮子底下一扫而过,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超市蔬菜涨价的标题上,并稍稍地皱了皱眉,轻轻地叹了口气。
在那个距今只有十来年光景的年里,人们对于金融的理解度、认知度和参与度很难与如今的水平相比。近些年,金融更是成了一个热门行业,无论是毕业生,还是积攒了许多社会经验的人,都愿意抱着“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态,抓住机会往金融行业里投一份简历。而金融走进更多人日常生活的推动力,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金融科技的日益发展。“刷一刷”、“扫一扫”的支付结算方式、众筹等等资本筹集平台、网上存贷款平台和线上证券交易等投资管理服务的金融科技,把金融一点一点地揉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金融在科技的帮助下,成为人们难以忽视的一个亮点。
人们擅长遗忘,但我相信法国兴业银行的那次巨额亏损能够留存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细语闲谈中。年,法国兴业银行成立,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仍然是法国商界的支柱之一。而让这样一个在当时领导世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头受到重创的,除了当时笼罩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却是一个交易员的欺诈行为。那个名叫杰洛米·科威尔的交易员和当时搞垮巴林银行的尼克·利森一样臭名昭著,他躲过了严密的监控系统,从年开始就进行违规越权交易,年初,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购买了亿欧元的股指期货,结果导致巨额亏损。试想如果在年,金融科技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区块链等技术的存在或许能让这样的欺诈行为在一开始就暴露无遗,减轻金融界的震荡。历史在其发生时给人的冲击力总是能够在时间的洗刷之下日益淡却,它的故事被人们辗转流传,给未来的人们以启示。而如今的以及未来的我们,应该从金融的过往烟云中,发现当下和明天的契机,而不是重蹈过往的覆辙。
金融科技,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
反观如今,虽然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仍然存在,欺诈行为也仍然肆虐,但是金融科技为我们构建的安全体系已经有一定能力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金融环境中,为我们普通人遮蔽风雨,为金融界撑起一个保护伞。也许现在的金融科技还没有强大到能够保护一切金融行为,但我们仍应感谢他的存在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
在金融科技还没有达到现阶段水平的时间段里,许多人因为贫困而与金融体系相隔离,漫天的假钞混迹于纸币间流连各地,金融知识似乎被困在一个房子里只有内行人知晓……而金融科技的出现,使得普惠金融和消费者保护的水平出现了跳跃式提升,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也有了进入金融体系的渠道,便利的移动支付让假钞无处躲藏,金融知识的普及再也不用依靠单一的途径,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汲取。
“普惠金融”一词来源于英文‘InclusiveFinance’,最早出现在年。而在年以后的很多年里,普惠金融并不为人所熟知。而在金融科技发展起来的现阶段,我认为,普惠金融的进程被大大推动了。普惠一词,不仅仅代表着惠利弱势群体的金融生活,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对弱势群体平等基础上的尊重,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各个国家和社会很早就开始宣扬自由和平等,而实际上,不平等的观念仍然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大家口中的弱势群体也能没有门槛的进入到金融的世界里,学习到金融知识,享受金融科技创造的便利和价值。当他们不用再担心他人目光地踏入金融这个领域,当他们能在茶余饭后和其他散户一样“高谈阔论”某一只股票的时候,或许就是普惠金融的一个小小的成果吧。其中的可贵不限于生活的改变,更可贵在观念上的转变。金融科技本没有温度,而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们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它带给这个社会的温暖与力量。